在氯化钾镀锌工艺中,光亮剂起着增加阴极极化的关键作用。没有光亮剂,沉积的锌镀层粗糙,呈海绵状,无实用价值。钾盐镀锌应用初期,只有少数厂家生产光亮剂。主光亮剂为苄叉丙酮,载体为平平加,效果不很理想。至目前,生产光亮剂的厂家很多,生产原料也有了改变,主光亮剂采用苯亚甲基丙酮及邻氯苯甲醛等。载体采用烷基酚乙烯醚、辛基酚聚乙烯醚及脂肪醇聚乙烯醚等,总的说来光亮剂的水平有所提高。但由于选料和组方不同,品种繁多,良莠不齐。
如何选择优质的光亮剂呢?单从外观和产品说明书不好判断。笔者建议采用赫尔槽试验的方法。
具体做法:先配制标准成分的镀锌溶液,用267mL赫尔槽注入250 mL试液,,=1 A,t=10 min,试液口分别为25、35及45℃镀出试片,试片在3%HNO,中进行出光处理,镀层基本达到全光亮,高电流密度区烧焦或黑条纹范围较小就是好的光亮剂。特别指出的是:光亮剂供应商常宣传某品牌光亮剂浊点高,宽温型,这是不科学的。所谓浊点应该是电解液的浊点。换言之,在加入光亮剂的电解液中,升高温度至溶液产生混浊时的温度才是浊点。在氯化钾镀锌电解液中,氯化钾的质量浓度对光亮剂的适用范围影响较大。一些光亮剂生产厂家产品说明书中推荐的配方,氯化钾质量浓度较低,一般为180 g/L左右,由于氯化钾含量低,溶液的浊点就高,可达60℃,此时镀液工作温度可称为“宽温”。但是,实际生产中所采用的溶液配方往往不同于推荐的数值。比如在加工几何形状较复杂的零件时,为了提高电解液的分散能力,氯化钾的质量浓度要高出许多。生产中经常采用P(KCI)为240-260g/L,甚至更高。此时由于盐析作用,镀液浊点明显下降,产生混浊和红褐色油状物质,限制了工作温度的上限。有研究表明,KCl每升高10 g/L,电解液浊点下降4℃左右。综上所述,在选用光亮剂时要经过工艺试验,并要结合电解液配方和对分散能力的要求综合起来考虑。在生产中,光亮剂的添加应遵循“严格用量,勤加少加”的原则。有些操作者对电解液失调或镀层出现粗糙、灰暗弊病时,迫于生产压力,不做认真分析,一味依靠添加光亮剂力求获得光亮镀层,这是极不可取的。光亮剂的过量势必使电解液的综合性能变坏,导致更坏的结果。添加光亮剂应用70℃左右热水稀释5倍,在搅拌下从镀液的不同位置缓缓倒人,切忌集中快速加入,造成溶解不良而析出。
资讯来源:扬州化学试剂 生产商 扬州领航化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