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的化学材料,他是如何跟医药挂上钩的呢?简单说来,聚乙二醇系一种常用药用辅料,世界各国的均收载有PEG条目。同时,聚乙醇的制备也十分简单。将环氧乙烷与单乙二醇(或双乙二醇)在碱性催化剂催化之下经聚合而形成聚乙二醇。只要适当改变聚合条件即可使PEG的分子量发生变化。目前生产的PEG的分子量通常在200~35000之间。
PEG的性质随分子量而变化。分子量在400以下的PEG在室温中为非挥发性液体。而PEG600的熔点为17~22℃,当温度低于这一界限时PEG600呈油膏状。分子量在800~2000的PEG通常为膏状体;分子量超过3000的PEG则为固体(片状或粉末状物质)。分子量大于35000的PEG目前在工业上暂时还无法合成。随着分子量的增加,PEG的硬度也随之增加,但无论PEG分子量有多大,其熔点最多只有60℃左右。
所有PEG(不论呈液体、膏状体或固体)均有良好水溶性,即使大分子量PEG其水溶性亦能达50%左右,故PEG在各行各业(尤其医药工业)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例如一些常用药剂如滴眼药水和栓剂均使用PEG作为药物赋形剂,使主药能更顺畅地进入眼内(或体内)。
PEG对人体无毒无害,亦无致癌、致畸(胎)和基因突变等不良副作用,故PEG近几年来在医药工业中用途不断扩大。在过去10年里PEG主要用作液体制剂(如眼药水)中的稠化剂以便增加其与眼粘膜的接触时间。其次,PEG还可用作软膏剂的基质。大分子量固体PEG与小分子量液体PEG按比例混合后可作为难溶药物的助溶剂以此提高后者的溶解度从而可增加药物的体内生物利用度。
1、“水蛭素”是一种优异的溶栓剂
可用于防止动脉血栓形成或用于冠心病人动脉“搭桥”手术后预防新血管中生成血栓。遗憾的是,水蛭素在使用过程中血清半衰期太短,难以发挥抗栓效果。美国一研究机构将水蛭素与PEG一起加工成为耦合体制剂后可大大延长水蛭素的血清半衰期从而提高其在体内的抗血栓生成效果。
2、“反义药物”寡核苷是一种新开发的抗病毒药物。
它同样存在血清半衰期太短的缺点。如按常规加工方法加工成制剂病人需每天服5~6次药,不仅麻烦还会增加医疗成本。国外已将“反义寡核苷”(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与PEG一起加工成为耦合体药物。该新型药物具有较长的血清半衰期,可用于治疗疱疹等常见病毒性疾病。
3、高效低毒的PEG-肿瘤药物耦合体制剂
众所周知,不少抗肿瘤药物(如阿霉素、丝裂霉素,博来霉素、喜树碱、长春新碱等等)对人体有强烈毒性。但这些药物在临床上又大多为常用药。西方研究人员发现:如将PEG与阿霉素之类毒性很大的抗肿瘤药一起加工成耦合体制剂不仅可减少抗肿瘤药的临床用量,还能提高其生物利用度,降低体内毒性。这一新发现具有重要意义,因为PEG的“减毒作用”可使大量有毒抗肿瘤药成为常用化疗用药。可以肯定,今后将会有更多有毒的其它药物被加工成PEG耦合体新制剂以减轻其对人体的伤害。
4、PEG与生物工程药品的耦合体新制剂
包括α干扰素、白间素、人胰岛素、第八因子(凝血因子)和单克隆抗体等在内的生物工程药品大多为价格昂贵的蛋白质/多肽类药物。如将它们与PEG-起加工成为耦合体类制剂不仅能提高药物的水溶性,增加其生物利用度,还可相应降低药物剂量,最终可减少病人的医药费用。据悉美国一些公司在二年前即已开发上市了α干扰素-PEG耦合体新制剂。今后几年内还将有若干只单克隆抗体PEG耦合体新型制剂上市。据药理研究,蛋白质类生物工程药品的PEG耦合体新制剂可大大延长其体内作用时间并同样有助于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国外正在研制中的“神经生长因子-3”PEG耦合体在实验动物身上显示出良好的效果,可用于修复阿尔茨海默氏鼠的脑神经细胞。这类新制剂一旦获准上市可为众多老年痴呆症患者带来福音。
将免疫球蛋白(Igs)与PEG加工成耦合体后可成为口服制剂,从而免去其注射的麻烦。
另据国外最新报道,将“生长因子”(CF)与PEG加工成耦合体制剂后可用于促进骨质的再吸收,从而治疗发病人数众多的骨质疏松症。
资讯来源:扬州化学试剂 生产商 扬州领航化工有限公司